环氧树脂成形材料(半导体封装材料)
基本资料
- 料号
- 3Z009
- SDS 编号
- QLE-246
- 中文名称
- 环氧树脂成形材料(半导体封装材料)
- 英文名称
- Encapsulation Molding Compound
- 成分与浓度
-
成分 CAS No 化学式 浓度占比 熔融二氧化硅 60676-86-0 NA 80 - 90 环氧树脂 商业机密 NA 1 - 10% 酚醛树脂 商业机密 NA 1 - 10% 碳黑 商业机密 NA <0.5 - 禁配物
-
NA
供应商
名称 | 联系电话 | 邮编 | 地址 | 传真号码 | 电子邮件 |
---|---|---|---|---|---|
松下电子材料(上海)有限公司 | 400-6267-911 | 201401 | 上海市工业综合开发区环城北路148号 | 021-67104455 | liqin04@cn.panasonic.com |
化学品
# | 料号 | 使用部门 | 属性 | 危险化学品 |
---|---|---|---|---|
尚无任何资料 |
#1: 化学品及企业标识
化学品中文名:环氧树脂成形材料(半导体封装材料) CV8710
化学品英文名:Encapsulation Molding Compound CV8710
企业名称:松下电子材料(上海)有限公司
企业地址:上海市工业综合开发区环城北路148号
邮 编:201401
联系电话:021-67101288
传真:021-67104455
电子邮件地址:liqin04@cn.panasonic.com
企业应急电话:400-6267-911(24h)
产品推荐及限制用途:半导体封装材料
#2: 危险性概述
紧急情况概述:
使用本品可能造成以下危害:可能导致癌症,对器官造成损害,长时或反复接触会对器官造成损害
|
GHS危险性类别:
危险性种类
|
类别
|
危险性说明
|
致癌性
|
类别1A
|
可能致癌
|
特昇性靶器官毒性 一次接触
|
类别1
|
对器官造成损害
|
特昇性靶器官毒性 反复接触
|
类别1
|
长期或反复接触会对器官造成损害
|
警示词:危险
防范说明:
・预防措施:
在使用前取得专用说明。在读懂所有安全防范措施之前切勿搬动。
戴防护手套/戴防护眼罩/戴防护面具。
不要吸入粉尘,烟气。
作业后彻底清洗身体接触部位。
使用本产品时不要进食,饮水或吸烟。
・事故响应:
如接触到或有疑虑:求医/就诊。
如接触到:呼叫解毒中心或医生。
具体治疗
如感觉不适,求医/就诊。
・安全储存:
存放处须加锁。
・废弃处置:
处置内装物/容器的废弃,按照地方、区域、国家、国际法规处置产品及容器。
物理和化学危险:无
健康危害:使用本品可能造成以下危害
可能导致癌症
对器官造成损害
长时或反复接触会对器官造成损害
#3: 成分/组成信息
混合物
成分及含有量
化学名
|
含有量%
|
CAS No.
|
熔融二氧化硅
|
80 ~ 90
|
60676-86-0
|
环氧树脂
|
1 ~ 10
|
商业机密
|
酚醛树脂
|
1 ~ 10
|
商业机密
|
碳黑
|
< 0.5
|
商业机密
|
注:结晶二氧化硅(别名:石英)(CAS:14808-60-7;EINECS:238-878-4)是二氧化硅中的杂质。
#4: 急救措施
急 救:
吸 入:立即将患者移至空气新鲜处,保持易于呼吸的姿势休息。立即就医。
皮肤接触:尽快脱去受污染的衣物;如皮肤沾染,用大量肥皂和清水冲洗受感染部位。如感觉不适,立即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用清水小心地冲洗15分钟以上。立即就医。
食 入:不要强行催吐。立即就医。
对保护施救者的忠告:无
对医生的特别提示:按症状治疗。根据患者的情况和事故的具体情况不同,治疗方法可能不同。在所有潜在的中毒情况下,
现场应急救治是至关重要的。就医时,出示容器上的标签和SDS。
#5: 急救措施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必须穿戴含有正压自给式呼吸器(SCBA)的全套消防战斗服,在上风向灭火,避免吸入有毒烟气。
灭火时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并对其进行冷却,也可通过雾状水来降低环境温度。尽快疏散下风向
可能受影响人群。
适用灭火剂:二氧化碳、化学干粉、泡沫、雾状水、干砂。
不适用灭火剂:无
特别危险性:无
保护消防人员特殊的防护装备:火场中,因燃烧或热分解反应,而会产生刺激性的和高毒气火场中,因燃烧或热分解反应,
而会产生刺激性的和高毒气体,在任何封闭的区域,消防人员必须穿戴含有正压自给式呼
吸器的全套防护装备。
灭火注意事项及防沪措施:火灾时,使用制造商/供应商或主管当局规定的适当的灭火剂。
周边着火情况:安全情况下将容器搬离火场。在不可移动的状况下,使用适当的灭火剂
对容器和包装进行灭火,并使用雾状水使其冷却。
着火情况:首先切断燃烧源,然后使用适当灭火剂从上风向灭火。对消防污水进行回收处置。
#6: 泄漏应急处理
作业人员防护措施,防护装备和应急处置程序:
处置人员在处置过程中应穿戴适当的防护装备,如天然橡胶手套和全身防护服,避免皮肤和眼睛接触,避免吸入粉尘。
事故处置完成后,应遵循严格的全身清洗程序。
保持泄漏区域的充分通风,移走一切点火源(包括非防爆型的电气设备)。大量泄漏情况下,疏散所有不必要的和无
防护的人员至上风向安全区域。切勿接触或踩踏泄漏物。防止扬尘和粉尘积聚。
环境保护措施:切勿将本品冲入土壤、下水道、排水沟或其他任何水体。将所收集的泄漏物当作工业有害废弃物处置。
泄漏化学品的收容,清除方法及所使用的处置材料:
采用干砂、土壤或其他不燃材料吸附,扫除和收容泄漏物,将其置于可密闭的化学废弃容器中,移到安全场所用处置。
用大量的水冲洗泄漏区域的残留泄漏物,并建议对清洗水进行回收处置。
水中泄漏:一旦本品意外地进入河流、湖泊或海洋,立即通知有关部门,并依照任何适用的法规来采取必要的措施。
防止发生次生危害的预防措施:
处理后应彻底清洁受污染的地面。确保移走泄漏区域现场任何的点火源,严禁烟火,并对现场进行充分地通风,
以免二次事故的发生。
#7: 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
操作应在通风良好区域进行,防止粉尘聚集,保证粉尘浓度在接触控制的容许浓度限值以内。
搬运过程应防止容器泄漏。
作业场所应消除一切点火源(包括非防爆型电气设备),操作过程中避免不必要的高温,避免加热密闭容器,
采取措施,预防静电危害。
杜绝野蛮操作或抛掷。操作人员应参考“第八部分”内容进行合适的个体防护,避免皮肤和眼睛接触。
作业场所禁止吸烟和饮食,作业完毕应立即脱掉受污染的衣着和防护装备,并沐浴、更衣。
储存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区域。
避免阳光直射和高温。
远离热源和引火源,严禁烟火。
温度不得超过5℃。
#8: 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职业接触限值:
组分名称
|
标准来源
|
类型 标准值
|
备注
|
|
石英粉尘
(游离SiO2含量
|
GBZ2.1-2007
|
PC-TWA 总尘 0.7mg/m3
|
G1(結晶型)
|
|
PC-TWA 呼尘 0.3mg/m3
|
||||
PC-TWA 总尘 4mg/m3 | ||||
炭黑粉尘
|
PC-TWA 0.5mg/m3 |
G2B
|
||
锑及其化合物(按Sb计)
|
||||
G1- IARC致癌性分类:确认人类致癌物
G2B-IARC致癌性分类:可疑人类致癌物
|
生物限值:无相应内容
组分名称
|
标准来源
|
类型
|
生物限值
|
备注
|
石英
|
ACGIH
|
TWA
|
0.025mg/m3
|
|
炭黑
|
TWA
|
3.5mg/m3
|
监测方法:无相应内容
工程控制:
切勿在不具有充分通风的区域使用本品,使用局部通排风设备。
作业场所需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并明确标识出来。
受污染的工作服不得带出工作场所,清洗后方可重新使用。
个体防护装备:
呼吸系统防护:佩戴合适的防护口罩和面罩。
眼睛防护:戴合适的防护眼镜(防尘型)。
皮肤和身体防护:穿合适的防护服及工作鞋。
手部防护:戴合适的手套。
其他防护:作业过程中禁止吸烟、饮食。注意个人清洁卫生。如接触到或有疑虑,应立即求医治疗/咨询。
作业完毕应遵循严格的全身清洗程序。
#9: 理化特性
外观与性状:黑色饼状或颗粒
气味(气味阀值):无
pH值:无
熔点/凝固点(℃):无
初始沸点和沸腾范围(℃):无资料
闪点(℃):无
蒸发速率:无
易燃性(固态、气态):无资料
上下易燃极限或爆炸极限(Vol%):无资料
蒸气压力(kPa):无资料
蒸气密度:无资料
相对密度:1.7~2.2
可溶性:不溶于水。
n-辛醇/水分配系数:无资料
自燃温度(℃):无
分解温度(℃):无
#10: 稳定性和反应性
稳定性:常温下逐步硬化。
危险反应:无资料
避免接触的条件:避免阳光直射。避免受潮。温度不能超过5℃。
禁配物:无资料
危险的分解产物:无资料
#11: 毒理学信息
急性毒性:非此类
皮肤刺激或腐蚀:非此类
眼睛刺激或腐蚀:非此类
呼吸或皮肤过敏:非此类
生殖细胞突变性:非此类
致癌性:类别1A
石英:IARC专论:第1类
三氧化二锑:IARC专论:第2B类
炭黑:IARC专论:第2B类
二氧化硅:IARC专论:第3类
生殖毒性:非此类
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一次接触:类别1
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反复接触:类别1
吸入危害:非此类
#12: 生态学信息
生态毒性:无资料
持久性和降解性:无资料
生物富集或生物积累性:无资料
土壤中的迁移性:无资料
#13: 废弃处置
废弃化学品:必须依照当地和国家的法律法规进行处置。严禁将该产品倾倒入土壤、下水道、排水沟、
或任何水体中。
建议采用配备后加力燃烧室和洗涤装置的化学焚烧炉进行焚烧处置。
污染包装物:受污染的包装容器也可考虑采用本方法处置。
废弃注意事项:残留有本品的所有容器或包装物也必须依照地方和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置。
处置作业人员的个体防护措施参见“第八部分”的内容。
如果委托专业废弃物处置机构进行处理,则需签订合同,并使其明确废弃物内容。
#14: 运输信息
联合国危险货物编号(UN号):无
联合国运输名称:无
联合国危险性分类:无
包装类别:无
包装标志:暂无信息
包装方法:无
海洋污染物(是/否):无
运输注意事項:
携带防护器具和灭火器。
在运输装载之前,检查容器有无泄漏;确保平稳、安全装载,以防止容器滑动、坠落和损坏。
运输过程中应采取合适的措施防止容器损坏。
防止暴晒、雨淋、高温。防止受潮。
运输中须遵守ICAO、IMDG、RID、ADR、ADN相关规定。
#15: 法规信息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2011年国务院591号令),
《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针对化学危险品的安全使用、生产、储存、运输、
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规定。
根据《化学品分类和危险性公示-通则》(GB13690-2009)
《危险货物品名表》(GB12268-2012)
《危险化学品名录》(2015年版)
《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GB6944-2012)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GBZ 2.1-2007)
《化学品分类、化学品分类和标签规范 第2部分:爆炸物》(GB 30000.2-2013)
《化学品分类、化学品分类和标签规范 第8部分:易燃固体》(GB 30000.8-2013)
《化学品分类、化学品分类和标签规范 第9部分:自反应物质和混合物》(GB 30000.9-2013)
《化学品分类、化学品分类和标签规范 第11部分:自燃固体》(GB 30000.11-2013)
《化学品分类、化学品分类和标签规范 第12部分:自热物质和混合物》(GB 30000.12-2013)
《化学品分类、化学品分类和标签规范 第13部分: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和混合物》(GB 30000.13-2013)
《化学品分类、化学品分类和标签规范 第15部分:氧化性固体》(GB 30000.15-2013)
《化学品分类、化学品分类和标签规范 第16部分:有机过氧化物》(GB 30000.16-2013)
《化学品分类、化学品分类和标签规范 第17部分:金属腐蚀物》(GB 30000.17-2013)
《化学品分类、化学品分类和标签规范 第18部分:急性毒性》(GB 30000.18-2013)
《化学品分类、化学品分类和标签规范 第19部分:皮肤腐蚀/刺激》(GB 30000.19-2013)
《化学品分类、化学品分类和标签规范 第20部分:严重眼损伤/眼刺激》(GB 30000.20-2013)
《化学品分类、化学品分类和标签规范 第21部分:呼吸道或皮肤致敏》(GB 30000.21-2013)
《化学品分类、化学品分类和标签规范 第22部分:生殖细胞致突变性》(GB 30000.22-2013)
《化学品分类、化学品分类和标签规范 第23部分:致癌性》(GB 30000.23-2013)
《化学品分类、化学品分类和标签规范 第24部分:生殖毒性》(GB 30000.24-2013)
《化学品分类、化学品分类和标签规范 第25部分:特异性靶器官毒性一次接触》(GB 30000.25-2013)
《化学品分类、化学品分类和标签规范 第26部分:特异性靶器官毒性反复接触》(GB 30000.26-2013)
《化学品分类、化学品分类和标签规范 第28部分:对水生环境的危害》(GB 30000.28-2013)
对本品进行分类和辨识。
所有用户必须启用和遵照在本化学品安全数据表(SDS)以及国家安全生产
监督管理总局(SAWS)、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MEP)、卫生部
(MOH)、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MHR&SS)等部门发布的法规中指定
的作业人员保护措施以及环境排放控制办法。
针对该产品的HSE管理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作业现场应加强个人防护,预防职业病。
(2001年第60号主席令)
《个体防护装备选用规范》:根据作业场所的危害类别,选用合适的个体防护措施。
(GB/T 11651-2008)
#16: 其他信息
编写和修订信息:
修订说明:本数据表用于一般的工业用途,所提供信息是为了确保产品得到合适的使用、处置。
不是制造商的保证书。目前,它是根据可靠的参考数据和测试数据制成的。
为需要者提供参考,请根据各自职责实际情况依据此资料制定合适的应对措施。
本文件记载了产品的安全信息。关于质量保证上的必要条件请参照技术资料,规格说明书等。
如需更多的信息,请与松下电子材料(上海)有限公司
(Panasonic Industrial Devices Materials (Shanghai) Co.,Ltd.)进行联系。
参考文献: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编写指南第3部分 编写要点》(GB/T 17519-2013)
《全球化学品统一分类和标签制度》(
GHS)(ST/SG/AC.10/30)
《基于GHS的化学品标签规范》(GB/T 22234-2008)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内容和项目顺序》(GB/T 16483-2008)
《化学品危险性评价通则》(GB/T22225-2008)
《化学品安全标签编写规定》(GB15258-2009)
《化学品分类和危险性公示-通则》(GB13690-2009)
《汽车运输危险货物规则》(JT617-2004)
缩略语和首字母缩写:暂无信息
免责声明:暂无信息
已启用
- 版本
- 1.0
- 初版日期
- 2023年6月27日
- 修改日期
- -
- 过期日期
- 2028年6月27日
- 发布时间
- 2023年4月15日 2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