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氧化钾

基本资料

料号
7Z196
SDS 编号
QLE-414
中文名称
氢氧化钾
英文名称
Potassium hydroxide
成分与浓度
成分 CAS No 化学式 浓度占比
氢氧化钾 1310-58-3 NA 3 - 15%
7732-18- 5 NA 剩余
禁配物

NA

供应商

名称 联系电话 邮编 地址 传真号码 电子邮件
晶瑞电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86-512-65288111 - 中国江苏省苏州市吴中经济开发区善丰路168 号 86-512-65287111 sales@jingrui-chem.com.cn

化学品

# 料号 使用部门 属性 危险化学品
尚无任何资料

#1: 化学品及企业标识

化学品名称

氢氧化钾(Potassium hydroxide )

推荐用途

应用于太阳能光伏行业、半导体等电子行业

限制用途

制 造 商

晶瑞电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生产地址

中国江苏省苏州市吴中经济开发区善丰路168号

电 话

86-512-65288111

传真

86-512-65287111

E-mail/邮箱

sales@jingrui-chem.com.cn

Web/网址

Http://www.jingrui-chem.com.cn

24H 应急电话

86-025-85477110 (I 级应急咨询服务)

最重要危害与效应

健康危害效应

吞食有害, 吸入后强烈刺激呼吸道或造成灼伤。眼和皮肤直接接触可致灼伤。口服灼伤口腔和消化道,可致死。

环境影响

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可造成污染。

物理性及化学性危害

本品不燃,灼伤皮肤,与酸发生中和反应并放热。具有强腐蚀性

特殊危害

GHS 危险性类别

急性毒性 类别3 经口

#2: 危险性概述

 

皮肤腐蚀 类别1A

GHS 标签要素

危险性符号

 

 

警示词

危险

 

危害性说明

吞咽会中毒。

引起严重皮肤灼伤和眼睛损伤。

 

防范性说明

戴防护手套、穿防护服、戴防护眼罩、戴防护面具。

 

应急综述

如误吞咽,漱口。不要(诱)引吐。

如进入眼睛,立即用水冲洗至少15分钟。戴隐形眼镜者应在前5 分钟后取下隐形眼镜,然后继续冲洗眼睛。

主要症状

灼伤。详见第11部分。

#3: 成分组成信息

中英文名称

氢氧化钾(Potassium hydroxide solution)

组分

浓度范围

CAS No.

氢氧化钾

3 - 15%

1310-58-3

剩余

7732-18-5

#4: 急救措施

不同暴露途径之急救方法

●吸 入:将患者移到新鲜空气处。立即就医。

 

●皮肤接触:避免直接触及此化学品,必要时戴防渗手套。以大量清水冲洗,立即除去受污染衣物。立即就医。

 

●眼睛接触:撑开眼脸,用缓和流动水冲洗20分钟以上。并立即就医。

 

●食 入:让患者大量饮水(数公升如有需要)。勿催吐(有穿孔的危险)。立即就医。勿尝试中和。

最重要症状及危害效应

灼伤皮肤及食道。

对急救人员之防护

应穿着c级防护装备在安全区实施急救。

对医师之提示

#5: 消防措施

适用灭火剂

雾状水、砂土。

灭火时可能遭遇之特殊危害

不可燃,起火时可能引发产生危害性气体或蒸气。

特殊灭火程序

消防人员之特殊防护

未使用个人呼吸装置下勿逗留在危险区域内,为了避免接触皮肤,保持安全距离并穿上适当的保护衣物。

#6: 泄漏应急处理

作业人员防护措施

配戴全身式化学防护衣

应急处置程序

确定由受过培训的应急人员进行处置。限制人员进入,直至外溢区完全清干净为止。应急人员应穿戴正确的个人防护装备进行应急处置。

应急处置方法

●加仑桶或20L桶泄漏:控制泄漏源,漏液用砂土、化学品专用吸收棉吸收或用水大量冲洗。

●200L桶或立方桶泄漏:设法控制泄漏源,将桶损坏处用AB胶粘住后,将泄漏桶中的物料通过气动隔膜泵或手提泵移入洗净的空桶中。漏液用砂土、石灰、化学品专用吸收棉吸收围堵或用水大量稀释。

●生产设备管道泄漏:

1.设备紧急停车。 2.限制人员进入。3. 由设备操作人员穿戴适当的个人防护用品后用大量水稀释泄漏的氢氧化钾并冲入污水管道,由废水处理装置处理。4.由设备维修人员穿戴好个人防护用品后进行维修。

环境保护措施

1.对泄漏区通风换气。

2.应急时的冲洗水应尽量排入污水管网。

3.大量外泄时,应通知政府职业安全卫生与环保相关单位,检测周边环境是否受到影响。

4.所有应急是所使用产生的清理物应作危废处置。 勿排入下水道。

泄漏氢氧化钾的清除、收容方法及所使用的处置材料

  1. 必须穿戴适当的个人防护用品,否则不要碰触外泄物。
  2. 在安全许可状况下设法阻止或减少溢漏。
  3. 用砂、泥土或其它不与泄漏物质反应之吸收物质来围堵泄漏物。
  4. 少量泄漏:用不会和外泄物反应之吸收物质吸收,可用大量的水稀释。
  5. 大量泄漏:联络消防,紧急处理单位及供货商以寻求协助。
  6. 依化学品废弃物处理,清理受影响的区域。

防止发生次生危害的预防措施

 

#7: 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处置:涉及与氢氧化钾有关的作业时,应正确穿戴符合安全要求的个人防护用品,PPE 使用前要认真检查,确认完好可靠。

储存

贮存于阴凉通风干燥处,避免阳光直射;含量 20% 以上的碱溶液应储存于 10-40℃的室内,防止结晶。

禁用铝、锡或锌制容器。

贮存产品的堆放应安全可靠,垛高不超过 3 米。

应避免之物质:金属、轻金属(可能形成氢);胺类化合物(可能形成氨);碱土金属、卤素、卤素 - 卤素化合物、卤化烃类、非金属化合物、卤氧化物、有机硝化物、磷、非金属氧化物、烃类、酐、强酸。

#8: 接触控制和个体防护

卫生措施

  1. 使用中禁止吸烟、进食、饮用。
  2. 操作后彻底清洗。
  3. 防止一切接触。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1. 防止皮肤、眼睛和衣物接触。
  2. 工作后尽速脱掉污染之衣物,洗净后才可再穿戴或丢弃,且须告知洗衣人员污染物之危害性。

工程控制方法

密闭操作。

控制参数

最高容许浓度 MAC

2 mg/m3

个人防护设备

●呼吸防护:在蒸气/烟雾生成时需要。

●手部防护:配戴防渗耐酸碱乳胶的手套。

●眼睛防护:戴气密式化学安全护目镜、全面罩。

●皮肤及身体防护:穿上述防渗耐酸碱乳胶材质连身式防护衣,工作靴。

#9: 理化特性

物质状态

液体

形状

透明液体

颜色

无色

气味

无味

pH值

>13.5@20℃

沸点/沸点范围

110-125℃

熔点/凝固点

360.4℃

n-辛醇/水分配系数

分解温度

闪火点

测试方法:—

自燃温度

爆炸界限

蒸气压

蒸气密度

密度

1.50(46%@20℃)(水=1)

溶解度

互溶(水)

#10: 稳定性和反应性

稳定性

正常状况下稳定。

特定条件下可能的危险反应

应避免之条件

无数据提供。

应避免之物质

1. 金属,轻金属。可能形成:氢。

2.胺类化合物。可能形成:氨。

3.碱土金属,卥素,卥素-卥素化合物,卥化烃类,非金属化合物,卥氧化物,有机硝 化物,磷,非金属氧化物,烃类,酐,强酸。

危害分解物

 

 

#11: 毒理学信息

急毒性

●吸入:灼烧。

●皮肤:灼伤,导致皮肤粗糙或是龟裂的干燥作用。

●眼睛:灼伤,可能目盲!角膜混浊的危险。

●食入:灼伤(痛苦,虚脱)气管与胃部灼伤,可能有食道穿孔或胃穿孔的危险

LD50

(口部的,大鼠):273mg/kg(以纯物质计算)

局部效应

致敏感性

慢毒性或长期毒性

特殊效应

#12: 生态学信息

可能之环境影响/ 环境流布

  1. 生物分解性:决定生物分解性的方法不适用于无机物。
  2. 生态毒性影响:生物效果:对水中生物有害,因为PH值的变动会产生有害影响,在稀释状况下仍有腐蚀性。
  3. 鱼类毒性:大肚鱼LC50:80mg/l/24h(以纯物质计算)

#13: 废弃处置

废弃处置方法

  1. 废液必须遵照国家或地方法规交有资质的危废处理商进行处理。以少量加入大量水中,或通入二氧化碳或弱酸,调节至中性,再放入废水系统。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或通入二氧化碳或弱酸,经稀释后的洗水放入废水系统。
  2. 用过的空桶应加以回收、再利用或由具备适当资质或具有许可证的承包商处理。

#14: 运输信息

国际运送规定

 

物品编号

联合国UN/ID 1814

中国CN/ID 82002

包装类别

II 类

 

运输危险类别

8(腐蚀性物质)

 

国内运输规定

1.铁路运输时,钢桶包装的可用敞车运输。

2.起运时包装要完整,装载应稳妥。

3.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

4.严禁与易燃物或可燃物、酸类、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

5. 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特殊运送方法及注意事项

#15: 法规信息

适用法规:

1. 危险废物转移联单管理办法

 

2.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

国务院令第645号)

170号公约)

GB15603)

 

  1. 作业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公约(第
  2. 常用化学危险品贮存通则(

 

 

5.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 18218

 

  1. 化学防护服的使用和维护(AQ/T 6107)
  2. 国家危险废物名录
  3. 危险货物品名表(GB 12268)

 

9. 危险化学品名录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11. 化学品安全标签编写规定(GB15258)

 

 

12. 危险货物分类与品名编号(GB 6944)

 

 

13. 腐蚀性商品储存养护技术条件(GB 17915)

 

14. 化学品分类和危险性公示通则(GB 13690)

#16: 其他信息

参考文献

1. GBT16483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编写规定范围

 

 

2.联合国《关于危险货物运输建议书和规章范本》

  1. 联合国《全球化学品统一分类和标签制度》
  2. 其他相关资料

 

备 注

※上述资料中符号“—”代表目前查无相关资料。

※上述各项数据为收集目前相关数据编写而成,但未尽完善, 各项数据仅供参考。

※使用者请依应用需求,自行负责判断其可用性,尤其需注意混合时可能产生不同之危害, 使用者应自行负责其安全。

已启用
版本
1.0
初版日期
2006年3月1日
修改日期
2024年1月1日
过期日期
2029年1月1日
发布时间
2025年7月13日 2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