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压缩的)
基本资料
- 料号
- -
- SDS 编号
- QLE-295
- 中文名称
- 氢(压缩的)
- 英文名称
- Hydrogen(Compressed])
- 成分与浓度
-
成分 CAS No 化学式 浓度占比 高纯氢 1333-74-0 NA ≥99.999% 纯氢 1333-74-0 NA ≥99.999% - 禁配物
- -
供应商
名称 | 联系电话 | 邮编 | 地址 | 传真号码 | 电子邮件 |
---|---|---|---|---|---|
林德气体(厦门)有限公司 | 0592-6102990 | 361021 | 厦门市集美北部工业区孙坂路 | - | shao-bo.long@linde.com |
化学品
# | 料号 | 使用部门 | 属性 | 危险化学品 |
---|---|---|---|---|
尚无任何资料 |
#1: 化学品及企业标识
化学品中文名:氢[压缩的]
化学品英文名:Hydrogen[Compressed]
企业名称:林德气体(厦门)有限公司
企业地址:厦门市集美北部工业区孙坂路
邮 编: 361021 联系电话:0592-6102990
电子邮件地址:shao-bo.long@linde.com
国家化学事故应急咨询专线(已签委托协议): 0532-83889090(24h)
产品用途:用于氢化油类物质; 水下切割; 发电厂的转换剂;金属烧结; 热处理; 气相色谱; 制造半 导体等。按规定使用。
#2: 危险性概述
紧急情况概述:极易燃气体;含压力下气体,容器/管道如受热可爆炸。
危险性类别: GHS 危险性类别:根据化学品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规范系列标准(参阅第十五部 分),该产品属于易燃气体-1,加压气体-压缩气体。
危险性类别:根据《气瓶警示标签》GB16804-2011,“第 4 条,瓶装介质主要危险性及次 要危险性的确定”,该产品属于 2 类,2.1 项,易燃气体。
标签要素:
GHS 象形图: 《气瓶警示标签》GB16804-2011 中规定的象形图:
警示词:危险 危险信息:极易燃气体;含压力下气体,容器如受热可爆炸。
防范说明:
在阅读并了解所有安全预防措施之前,切勿操作与处置。
预防措施:
⚫ 气瓶应配戴瓶阀防护帽/罩,应妥善固定,防止倾倒;应轻装轻卸,严禁抛、滑、滚、碰、 撞、敲击气瓶。气瓶上任何部位不得沾染油脂和润滑脂。
⚫ 禁止将气瓶置于人员密集或靠近热源的场所,禁止使用任何热源对气瓶加热。
⚫ 使用时人员不得正对气瓶出气口。应用手开启瓶阀,禁止用工具强制打开。气瓶停用时 应完全关闭瓶阀。
⚫ 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混合物。
⚫ 氢气管道严禁敷设在不使用氢气的建筑物,构筑物内或地面下,如在其他可能引起气体积 聚的场所需设置安全保护措施和报警设施。
⚫ 氢气管道与建筑物,构筑物和其他管道安装间距应符合国家法规要求。
⚫ 使用氢气的建筑物或构筑物内的电气应采用防爆电气。
⚫ 架空氢气管道应设置导除静电的接地装置,并符合法规规定。
事故响应:
⚫ 泄漏时,如没有危险,消除一切点火源。如着火,切勿灭火,除非能安全切断泄漏源。
⚫ 着火时,应用水对瓶体/管道连续冷却,直到火灾扑灭。可用水,二氧化碳、干粉灭火器灭 火。
安全储存:
⚫ 避免曝晒。在通风良好处储存和使用,远离火种,热源、可燃物和腐蚀性物质。
⚫ 与氧气、压缩空气、氟、氯等氧化剂与可燃物隔离储存,与其他化学药剂分开储存。
⚫ 空瓶与实瓶应当分开放置,有明显标志。储存瓶装气体实瓶时,存放空间温度超过60℃ 的,应当采用喷淋等冷却措施。
废弃处置:
⚫ 非危险废物,允许气体安全地扩散到大气中。
⚫ 禁止排放到密闭、通风不良、或者有火花、存放氧化剂、易燃物、可燃物的场所。
物理化学危险:氢气极易燃烧,燃烧时火焰无颜色,肉眼无法看见。与空气或氧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 混合物,遇热或明火即会发生爆炸。与氟、氯、溴等卤素会剧烈反应。氢气瓶或氢气储罐 内存在压力,当温度升高时,气瓶或储罐内的压力也随着升高,它们在火灾中存在爆裂的 可能性。
健康危害: 本品在生理学上是惰性气体,仅在高浓度时,由于空气中氧分压降低才引起窒息。在很 高的分压下,氢气可呈现出麻醉作用。
环境危害:该物质对环境无危害。
#3: 成分/组成信息
纯品 √ 混合物 ×
危险组分 |
浓度或浓度范围 |
CAS No. |
高纯氢 |
≥99.999% |
1333-74-0 |
纯氢 |
≥99.99% |
1333-74-0 |
#4: 急救措施
急救: - 皮肤接触:无资料。
- 眼睛接触:无资料。
- 吸 入:穿戴自给式呼吸器将受伤人员迅速脱离现场、并将病人转移到空气新鲜的地方。保持呼 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快速就医。
- 食 入:无资料。
#5: 消防措施
特别危险性:氢气极易燃烧,燃烧时火焰无颜色,肉眼无法看见。气体比空气轻,在室内使用和储存 时,漏气上升滞留屋顶不易排出,与空气或氧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热或明火即会 发生爆炸。与氟、氯、溴等卤素会剧烈反应。氢气瓶或氢气储罐内存在压力,当温度升高 时,气瓶或储罐内的压力也随着升高,它们在火灾中存在爆裂的可能性。
灭火方法和灭火剂: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灭火器。
灭火注意事项及措施(氢气储罐/氢气瓶出现火灾时的消防措施):
⚫ 在确保人身安全的情况下,切断气源。
⚫ 疏散人员远离火灾区,并往上风处撤离。对着火区进行隔离,防止人员入内。
⚫ 可能的话,将那些在火灾区附近、未受火直接影响的氢气瓶/储罐转移到安全地段。
⚫ 如氢气无法切断的话,可让气体燃烧,直到气瓶/储罐内的氢气烧完为止。注意:这种处理方法 是假设火势可以控制的前提下采用的,而且,燃烧过程中,应持续用水对气瓶/储罐进行持续冷 却,直到氢气完全烧尽为止,避免气瓶/储罐因过热而发生爆炸事故。
⚫ 如着火点是在室外通风条件良好的地方,如可能,站在安全位置上进行灭火。并用水对着火的气 瓶/储罐、以及着火区附近的所有压力容器进行持续冷却,使它们在火场中保持冷却。不得设法 搬动或靠近被火烘热的气瓶/储罐。
⚫ 如火势很大或者失去控制,应立即向消防队报告,告知对方着火的详细地点以及着火原因.
⚫ 火灾解除后,不得使用遭受火灾影响的气瓶/储罐,应将它们及时退还给林德气体公司或联系本 公司前往现场处理!
灭火注意事项及措施(氢气管道出现火灾时的消防措施):
⚫ 根据火灾的影响区域划定警戒区,无关人员从侧风、上风向撤离至安全区。尽可能将可燃物从火 场移至空旷处。
⚫ 氢气管道着火时,严禁灭火,防止泄漏氢气与空气形成爆炸气体混合物;应立即联系林德气体公 司,并使用消防水降温时要保持对管道持续冷却,以防火灾扩大,同时保证火焰不得熄灭,直到 氢气烧完。
#6: 泄漏应急处理
作业人员防护措施、防护装备和应急处置程序(氢气瓶或储罐出现泄漏时应采取如下的应急处理): 1、防护装备:操作使用时,应穿防火服,防火服应能防静电。
2、氢气瓶出现泄漏时应采取如下的应急处理:
⚫ 判断漏气部位和漏气程度。在确保人身安全的情况下,切断泄漏源。
⚫ 消除周围明火,并关闭附近的所有发动机和电气设备。停止周围一切可能产生火花的作业。
⚫ 疏散人员,避开气流,往上风处迅速撤离。
⚫ 对漏气场所进行隔离,避免无关人员入内。
⚫ 如果漏气无法中止,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将氢气瓶/储罐转移到室外安全的地方,让它排空。 不得将氢气排放到有火花、通风条件差、密闭或存放氧化剂(如氧气)的地方。注意:排空氢气 瓶/储罐时,应控制氢气流速,避免因氢气流速过快而导致氢气着火事故;排空氢气的过程中, 现场应准备适量的灭火器并有人在现场监控,以确保安全。
⚫ 排空后,关上瓶阀,将该氢气瓶/储罐退还给林德气体公司,附上标签,标签上请简要写明该容 器不能使用的原因。
⚫ 进入漏气地段之前,应事先对该地段进行合理通风,加速扩散,确保安全。如为受限限空间,用 合适的装置监测气体氛围。
⚫ 漏气气瓶/储罐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3、氢气管道泄漏时应采取如下的应急处理:
⚫ 立即对着泄漏点进行安全警戒,设置隔离区。严禁在隔离区内严禁人员及车辆进入。
⚫ 迅速往上风向撤离、疏散泄漏区内的人员,撤离至泄漏点30米外;严禁在隔离区内或下风向拨打手机 或启动车辆、吸烟、使用明火等。
⚫ 靠近泄漏区人员应配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消防火服,若没有配戴合适的防护用品,不得靠近漏气 部位,防止产生安全事故。
⚫ 现场用氢气含量检测仪检测氢气含量并使用测温仪或探火棍探测氢气是否着火。如已着火严禁灭火。
⚫ 立即通知林德气体公司,关闭相关阀门,管线充氮保护,并根据泄漏情况处置。
⚫ 泄漏较大,现场人员自身无力处理时,立即拨打“110”报警电话并撤离现场,如有人员伤亡,应立 即拨打“120”急救电话。
⚫ 撤离至安全地带并持续关注现场情况,持续将最新信息反馈给外部救援力量及公司上级领导。
环境保护措施:该物质对环境无危害。
泄漏化学品的收容、清除方法及所使用的处置材料:
废弃物性质:非危险废物 废弃处置方法:允许气体安全地扩散到大气中。
废弃注意事项:不得废氢气排放到有火花、通风条件差或存放氧化剂(如氧气)的地方,应在室 外安全地方进行排放。
#7: 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氢气瓶、氢气储罐):
⚫ 气瓶颜色标志: 瓶体颜色:淡绿;字样:氢;字色:大红。不准擅自更改气瓶的钢印和颜色标 记,严禁改装气瓶。不得改装气瓶或将报废气瓶翻新后使用。
⚫ 应当建立相应的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配备必要的劳动防护用品,指派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 的人员管理气瓶,并进行应急演练。
⚫ 氢气使用区域应通风良好。必须保证空气中的氢气最高含量不超过1%(体积)。不得在地下室、 半地下室等通风条件差的地方使用氢气。
⚫ 禁止将盛装气体的气瓶置于人员密集或者靠近热源的场所使用,禁止用任何热源对气瓶进行加 热。气瓶的放置地点,距明火10米以外。
⚫ 夏季应防止曝晒;冬季气瓶阀冻结,严禁用明火烘烤;严禁在气瓶上施弧引焊;
⚫ 不得对气瓶带压紧固/修理;气瓶的任何部位禁止挖补、焊接修理;凡是与氢气接触的部件/装置 /设备,不得沾有油类、灰尘或润滑脂。
⚫ 应妥善保护气瓶和附件,防止破损。气瓶立放时,要妥善固定,防止气瓶倾倒;应配戴好瓶帽 (有防护罩的气瓶除外),轻装轻卸,严禁抛、滑、滚、碰、撞、敲击气瓶。
⚫ 装卸气瓶时,不得采取拖拽、抛、倒置等野蛮行为,禁止将气瓶平放在地面上进行滚动或将气瓶 用作搬运其它设备的滚子。禁止握住瓶阀或瓶阀保护罩来直接滚动气瓶。装卸现场严禁烟火。
⚫ 选用减压阀时应注意:减压阀的额定进口压力不得低于气瓶公称工作压力。
⚫ 气瓶中断使用或暂时中断使用时,瓶阀应完全关闭;气瓶内气体不得用尽,剩余压力应当不小于 0.05MPa。
⚫ 氢气瓶阀应缓慢用手打开/关闭,且氢气流速不可过快。如瓶阀损坏了或者无法用手打开,不得 用扳手等工具强制将它打开,也不得对阀门施加油类物质或润滑脂,应及时联系林德气体公司, 并请简要写明本气瓶不能使用的原因。
⚫ 搬运和装卸氢气瓶的人员至少应穿防砸鞋,禁止吸烟。搬运时,应使用叉车或其它合适的工具, 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需要人工搬运气瓶时,应将手扶住瓶肩并缓慢滚动气 瓶。不得拖、拽或将气瓶平放在地面上进行滚动。
⚫ 吊装时,严禁使用电磁起重机和金属链绳,不得将瓶阀或瓶阀保护罩作为吊运着力点。
⚫ 各种搬运、装卸机械、工具,应具有可靠的安全系数。搬运、装卸氢气瓶的机械、工具,应具有 防爆、消除静电或避免产生火花的措施。
⚫ 存储介质性质不同的气瓶搬运时,其装配应按JT617规定的危险货物装配表的要求执行。
⚫ 在安装减压阀或汇流排时,应检查卡箍或连接螺帽的螺纹完好。用于连接气瓶的减压器、接头、 导管和压力表,应做好标记,用于存储同种介质的气瓶上。
⚫ 发现瓶阀漏气、或打开无气体、或存在其他缺陷时,应将瓶阀关闭,做好标识,返回林德公司处 理。
⚫ 在可能造成回流的使用场合,使用设备上应配置防止倒灌的装置。不应将气瓶内的气体向其他气 瓶倒装;不应自行处理瓶内的余气。
操作注意事项(氢气管道):
⚫ 应当建立相应的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配备必要的劳动防护用品,指派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 的人员管理管道,并进行日常巡检和应急演练。
⚫ 必须保证工作场所具备良好的通风条件 ,工作场所空气中的氧含量不应低于19.5%(体积浓度)。 不得在地下室、半地下室等通风条件差的地方使用。
⚫ 管道使用压力和温度不得超过管道设计规定值。
⚫ 氢气管道颜色应符合设计文件要求,并设置符合要求的安全标识和警示标识。
⚫ 应妥善保护管道和附件,防止破损。
⚫ 氢气管道应远离火种、热源,应有有效接地,防止产生静电。严禁对氢气管道进行带压紧固、修 理、电焊等作业。
⚫ 使用工具操作时,应选用防止火花的专用工器具(如铜制),且要正确使用。
⚫ 操作阀门时应缓慢,避免氢气流速过快。
⚫ 距离管道中心线50米范围内有施工活动时,应立即联系林德公司,林德会对管道周边的施工方进 行安全告知,并根据施工距离采取相应行动。
⚫ 林德公司气体管道应急电话:0592-6102771。
⚫ 氢气管道应经过检测、吹洗、压力试验和气密性试验后,方能投入生产和使用。
储存注意事项:
⚫ 避免曝晒。在通风良好处储存,远离明火,热源、可燃物和腐蚀性物质。
⚫ 仓库内不准有地沟、暗道,仓库内应通风、干燥,避免阳光直射。
⚫ 气瓶存放时应配戴好瓶帽(有防护罩的气瓶除外),整齐放置,留出通道。立放时,要妥善固 定,防止气瓶倾倒,横放时,瓶端朝向一致。
⚫ 氢气瓶应储存于阴凉通风,地面不易发生火花的库房内,防止雨淋、水湿,与氧气、压缩空气、卤素 (氟、氯、溴)、氧化剂等隔离储存,与其他化学药剂分别储存,相对湿度不超过80%,储存瓶装气 体实瓶时,存放空间温度超过60℃的,应当采用喷淋等冷却措施。切忌混储混运。注:氢气储罐应存 放在室外。
⚫ 严禁将氢气瓶/储罐存放在地下室或半地下室内。库房内的照明、通风等设施应采用防爆型,开 关应设在仓外。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
⚫ 空瓶和实瓶应分开放置,并设置明显标志。
⚫ 应经常对氢气瓶/储罐进行漏气检查,确保无漏气。发现泄漏要及时消除。
储存注意事项(氢气管道储存注意事项)
⚫ 氢气管道与建筑物,构筑物和其他管道安装间距应符合国家法规要求。
⚫ 应经常对氢气管道进行漏气检查,确保无漏气。发现泄漏要及时消除。
#8: 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接触限值:中国 MAC(mg/m3)未制定标准;美国 TLV-STEL 未制定标准。美国 TVL-TWA ACGIH 窒息 性气体
生物限值:无资料。
监测方法:建议用可燃气体检测仪检测环境中的氢气含量,以获得是否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的信息。
工程控制:密闭系统,通风,防爆电器与照明。
呼吸系统防护:一般不需特殊防护,高浓度接触时可佩戴自给式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一般不需特殊防护。
皮肤和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和工作鞋。
手 防 护:戴一般作业防护手套。
其他防护:工作现场禁止吸烟。避免高浓度吸入。进入储罐、限制性空间或其它高浓度区作业,须 有人监护。
#9: 理化特性
外观与性状:常温常压下,氢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pH 值(指明浓度): 不适用 熔点/凝固点(℃): -252.9
沸点、初沸点和沸程(℃):-252.8 密度: 无资料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0.07 相对密度(水=1): 0.07(-252℃)
燃烧热(kJ/mol): 241.0 饱和蒸气压(kPa): 13.33(-257.9℃)
临界压力(MPa): 1.30 临界温度(℃): -118.4
闪点 (℃): 无意义 n-辛醇/水分配系数: 无资料
分解温度(℃): 无意义 引燃温度(℃): 400 爆炸下限[%(V/V)]: 4.1 爆炸上限[%(V/V)]: 74.1
易燃性:极易燃 溶解性:不溶于水、乙醇、乙醚
#10: 稳定性和反应性
稳定性:稳定。
禁配物:强氧化剂、卤素等。
避免接触的条件:禁止接触明火、高热或曝晒。
危险反应:极易燃。
危险分解产物:无意义。
#11: 毒理学资料
急性毒性:LD50,LC50 - 无资料。
皮肤刺激或腐蚀:无资料。
眼睛刺激或腐蚀:无资料。
呼吸或皮肤过敏:无资料。
生殖细胞突变性:无资料。
致癌性:无资料。
生殖毒性:无资料。
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一次性接触:无资料。
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反复接触:无资料。
吸入危害:本品具有窒息性
#12: 生态学资料
生态毒性: 无资料。
持久性和降解性: 无资料。
潜在的生物累积性:无资料。
迁移性:无资料
#13: 废弃处置
废弃处置方法: -产品:非危险废物,允许气体安全地扩散到大气中。 -不洁的包装:把空的容器归还林德。
废弃注意事项:不得废氢气排放到有火花、通风条件差或存放氧化剂(如氧气)的地方,应在室外安 全地方进行排放。
#14: 运输信息
联合国危险货物编号(UN 号): 1049
联合国运输名称:氢气
联合国危险性分类:2.1 易燃气体
包装类别:无数据
包装标志:
包装方法:钢质无缝气瓶;长管式氢气气瓶
海洋污染物(是/否): 否。
运输注意事项:
不得超载!不得与氧气瓶等氧化剂或易燃易爆品同车混运!运输工具上应有明显的安全标志。在 城市的繁华市区应避免白天运输。车辆不准在居民聚集点、行人稠密地段、政府机关、名胜古迹、风 景游览区、易燃易爆品仓库或具有明火的场所附近停靠;司机与押运人员不得擅自离岗、脱岗。车辆 货仓必须通风良好,不得将气瓶放置在通风条件较差的车辆中或客货混运。运输时,气瓶应妥善固定,瓶阀应完全关闭,不得存在漏气现象。
#15: 法规信息
法规信息:下列法律法规和标准,对化学品的安全使用、储存、运输、装卸、分类和标志等方面均作 了相应的规定: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 645 号)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国务院令第 549 号) 《气瓶安全监察规定》(2003 年 6 月 1 日起施行,2015 年 8 月 25 日修订) 《化学品分类和标签规范》系列标准(GB3000.1-2013 至 GB30000.29-2013 系列标准) 《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1996]劳部发 423 号) 《气瓶安全技术规程》TSG 23-2021 《化学品分类和危险性公示 通则》 GB13690-2009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内容和项目顺序》(GB/T16483-2008) 《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GB 2894-2008 《化学品安全标签编写规定》 GB15258-2009 《深度冷冻法生产氧气及相关气体安全技术规程》 GB 16912-2008 《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 GB 6944-2012 《气瓶颜色标志》 GB/T 7144-2016 《缺氧危险作业安全规程》 GB 8958-2006 《危险货物品名表》 GB 12268-2012 《常用化学危险品贮存通则》GB 15603-2022 《危险化学品目录(2015 版)》 《气瓶直立道路运输技术要求》GBT30685-2014 《易燃易爆性商品储存养护技术条件》GB17914-2013 《危险货物道路运输规则》第 1 至第 7 部分(JT617.1-2018 至 JT617.7-2018) 《气瓶搬运、装卸、储存和使用安全规定》GB/T 34525-2017 《输气管道工程设计规范》GB 50251-2015 《石油化工厂际管道工程技术标准》GBT 51359-2019 《工业管道的基本识别色、识别符号和安全标识》GB 7231-2003 《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全书》第三版
#16: 其他資料
最新修订版日期:2023 年 06 月 05 日
修改说明:1、新增氢气管道相关内容。2、更新气瓶操作注意事项。3、更新法规信息。
缩略语说明:
MAC:指工作地点、在一个工作日内、任何时间有毒化学物质均不应超过的浓度。 PC-TWA:指以时间为权数规定的 8h 工作日、40h 工作周的平均容许接触浓度。 PC-STEL:指在遵守 PC-TWA 前提允许短时间(15min)接触的浓度。 TLV-C:瞬时亦不得超过的限值。是专门对某些物质如刺激性气体或以急性作用为主的物 质规定的。 TLV-TWA:是指每日工作 8 小时或每周工作 40 小时的时间加权平均浓度,在此浓度下终 身工作时间反复接触对几乎全部工人都不致产生不良效应。 TLV-STEL:是在保证遵守 TLV-TWA 的情况下,容许工人连续接触 15min 的最大浓度。此 浓度在每个工作日中不得超过 4 次,且两次接触间隔至少 60min。它是 TLV-TWA 的一个补 充。 IARC:是指国际癌症研究所 RTECS:是指美国国家职业安全和健康研究所的化学物质毒性数据库 HSDB:是指美国国家医学图书馆的危险物质数据库 ACGIH:是指美国政府工业卫生学家会议
免责声明:
本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只为那些受过适当专业训练并使用本产品的有关人员提供的安 全资料,请向林德的销售代表,联系获取最新的安全技术说明书。产品购买者、使用者及 他们的有关人员(员工、代理商、承包商等)应事先接受过本产品相关的安全培训,了解产 品的危害、安全信息和应急处置办法,具备相关的安全知识和应急处置能力,并持有效的 国家规定的相关特种作业证以及其它法律法规所要求的资质。 本说明书所提供的信息,只供参考之用。 本企业及其雇员一概毋须以任何方式就任何信息的传递或失误、不准确或错误对用户或任 何其他人士承担任何直接或间接的法律责任。
已启用
- 版本
- 4.4
- 初版日期
- 1997年6月1日
- 修改日期
- 2023年6月5日
- 过期日期
- 2028年6月5日
- 发布时间
- 2024年1月8日 16:02